【分析】廣東省粵劇博物館
發布時間:
廣粵劇博物館位于佛山市禪城區福寧路95號兆祥黃公祠內,該祠堂氣勢雄偉,設計精巧獨到,裝飾豪華考究,是佛山現存祠堂式建筑的佼佼者。主體建筑坐西向,由縱軸線上排列的頭門拜亭二進三進后進等建筑組成,為四進落四合式面布局。左右對稱,整齊劃一,美觀大方。室內寬敞明亮,在嶺南祠堂建筑極具代表性,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2002年7月公布為廣省文物保護單位。由于這一從傳統宗祠向現代博物館的轉變所帶的無形文化遺價值,該建筑被聯合教科文組織授予2005年聯合亞太地區文化遺保護獎榮譽獎。
粵劇又稱為廣戲廣府戲等,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泟∶恳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使當地人更容易明白。它繼承了古代歌舞百戲元明南戲明清傳奇等優秀傳統藝術,經過數百年兼收并蓄,已成為流傳五大洲的一大劇種。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家級非物質文化遺名錄。
改革開放以,粵劇在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對外文化交流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粵劇藝術具有濃郁的嶺南文化特色,已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今粵劇逾千部戲曲片和萬種唱片風靡全球。2008年11月,更被授予廣省華文化傳承基地。
廣粵劇博物館占地面積3000方米,展示面積2000多方米,館內陳列分史藝人三大部分13個展區,展出明清至當代的粵劇劇本木魚書海報戲橋戲服樂器以及早期的粵劇電影唱片劇照名伶書畫等珍貴文物3000余件,展示了粵劇文化豐富的內涵和獨有的魅力。
2008年3月,隨著禪城區博物館的掛牌而并入該館,禪城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是行政主管。管理人員有12人。公益性開放服有條不紊,張馳有度。目前,為積極響應廣文化大省的建設,竭力推進廣佛同城文化同源的文化理念,適時進行地方特色基礎文化的信息采集研究和教育推廣等一系列工作,努力將廣粵劇博物館打造成傳授民族語言,傳播華文化,體驗民俗風情,展現建設成就的綜合性服基地。佛山市文明辦
上一篇:【熱門案例】抖音魔情 抖音窮小賤 下一篇:【探索】理貨員導購員促銷員+兼職全職